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辽宁中俄青少年新年文化艺术交流展演活动在沈阳举行

辽宁中俄青少年新年文化艺术交流展演活动在沈阳举行

发布时间:2024-04-10 21:03:06

  1. 中俄青少年在哪里共植友谊林?
  2. 为什么说俄语是联系中俄石油的桥梁?
  3. 俄语在中国的发展历史和现状

一、中俄青少年在哪里共植友谊林?

“冰上丝路,美丽中国”中俄青少年共植友谊林活动于5月6日在黑龙江黑河举行,约80名中俄青少年参与了户外研讨、环保制作、植友谊林等活动,倡导珍爱地球家园,增进两国民间友谊。

黑河是中俄两国多领域交流的重要窗口。“2018年是黑河中俄青少年活动中心成立十周年,也是我们与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市开展交流活动的第十年。两国青少年栽种友谊林,寓意中俄友谊世代长青。”黑河中俄青少年活动中心主任张北燕说。

活动现场,中俄青少年一人扶树,一人浇水,立下中俄青少年友谊林石碑,粘贴“树叶签名墙”。随后将胸前佩戴的绿领巾系在刚刚种下的小树上,寓意“冰上丝路”越来越通畅,城市越来越繁荣。

此外,两国青少年还通过户外论坛了解国际话题“拥抱自然”的见解与思路,共同创设国际环境保护新课题;参加了环保制作课程《会说话的石头》,从大自然中采撷来的石头经过美工渲染鲜活起来,以此表达环保创意主题。来源:中国新闻网

二、为什么说俄语是联系中俄石油的桥梁?

俄语作为中俄石油合作的桥梁之一,在中国的历史已经有数百年之久,对促进中俄进一步合作有着重要作用。俄罗斯和中国曾确定2009年为中国的俄语年、2010年为俄罗斯的汉语年。俄罗斯语言在中国的研究历史其实比俄罗斯和中国的合作更加古老。它可以追溯到300多年前。

早在1708年,中国就开始了对俄语的学习以及培训。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许多大学的院系都开设了俄罗斯语言及俄罗斯文学等专业。近年来,随着中国和俄罗斯之间的战略伙伴关系的发展,在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合作迅速扩大和加强,使得 “俄语热”在中国有所回温。

当前,《人民日报》以及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在互联网上开始发布俄文资料以及其他俄语类板块。自2006年以来,很多网站也逐渐更新与俄语及俄罗斯相关的信息。

与此同时, cctv俄语频道基本每天都有关于中国或者俄罗斯的新闻, 黑龙江大学还定期出版关于远东经济贸易的报纸,这些都为俄罗斯人在中国提供了很多方便。

俄罗斯是世界上的能源大国,据bp资料显示,2011年,俄罗斯天然气储量占世界第一位,石油储量占世界第六位。俄罗斯是我国的邻国,俄罗斯和中国在国际社会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两国之间的双边关系也一直占据着两国各自的重要位置。中俄不仅在地理上毗邻,而且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中同样有着深远的历史背景与条件。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苏联是第一个和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1949年10月2日,苏联正式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并与中国互派大使。从1949年10月至今,中国和俄罗斯之间贸易的蓬勃发展为中国经济的增长贡献了力量。据俄罗斯海关统计,2014年中俄双边贸易进出口额为884.0亿美元,增长29.4%,其中俄罗斯对中国的出口额度增长了12.54%左右,中国对俄罗斯的出口增长了7.6%左右。2014年,中国已经成为了俄罗斯第二大出口市场、第一大进口来源地。

如今,随着中国与俄罗斯双边关系的快速发展以及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形成,中国与俄罗斯国家元首之间的接触变得更频繁, 中俄在上海合作组织、亚太经合组织和其他首脑会议中进行着多双边甚至多边的接触。2015年5月20日,中俄两国发表了《关于深化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倡导合作共赢的联合声明》,这表明着双方的合作意愿进一步加强,积极寻求共同点。回顾过去,中俄在贸易、投资、金融等领域的合作取得了很多重要成就,尤其是在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欧亚经济联盟对接合作等方面更是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

2013年,俄罗斯向中国出口的产品中,第一位是矿物燃料,占比一半以上;第二位是木材和木材产品;第三位是矿石、矿渣;第四位是有色金属;第五位是化工产品;第六位是鱼类和贝类。综上可以看出,2013年俄罗斯出口中国的产品中,资源类产品占绝大多部分。

2013年, 中国对俄罗斯出口的产品中第一位是机械设备,第二位是化工产品,第三位是纺织服装,之后是鞋帽与皮草。综上可以看出, 2013年中国出口俄罗斯的产品中, 轻工业占了绝大多部分。

所以,不管是从两个国家的国际大国地位, 还是双边贸易的快速增长,我们都不难发现俄语的重要性。近年来,中国人对俄语的兴趣越来越浓。例如, cctv 增加了俄语频道,一些中国高校还举行俄语大赛。虽然俄语是小语种,学习俄语也是颇为困难的,但是在当今社会俄语却变得越来越重要,因为中国与俄罗斯的政治和经济合作正在逐年加强,它不仅能带动国家的发展,更能带动大学生加强学习俄语的信心。著名的俄罗斯学者、政治经济学家斯维特拉纳曾经指出,中俄政治经济关系正在往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

对俄语学习是一件跨文化交流的事情,它有助于中俄各项合作的加深及发展。俄语作为一个小语种,它不仅可以加强中俄双方本文由手机论文网http://m.lw54.com收集整理的合作、形成良性的可持续发展,还可以让更多的俄罗斯人认识中国、了解中国,使两国人民之间能够进一步的互相理解,增加两国人民及青少年之间的相互信任与沟通,培育出更多传播中华传统、亲近中华的力量。希望更多的大学生能有机会了解俄语、喜欢俄语,愿意学习俄语,并深入了解俄罗斯国情及文化,让俄语这座友谊的桥梁能更紧密地连接中俄友谊并有助于中俄经济的发展。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http://m.lw54.com/russian/20160805/6261002.html

三、俄语在中国的发展历史和现状

俄语曾是世界第二大语言,联合国6大工作语言之一,被普希金称为“世界上最美的语言”,但随着苏联解体和全球化进程的日益推进,俄语地位却一落千丈。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而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感召力,又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某种角度讲,俄语的兴衰与俄罗斯在其国内外的战略利益休戚相关,对于俄语地位的下滑,近年来一直十分关注俄语发展问题的普京夫人柳德米拉曾痛心地大声疾呼:“俄语正处于危难之中。”俄专家同时也指出,柳德米拉的说法绝非危言耸听,而是对俄语面临的残酷现实的真实描述。俄最高领导人已开始从战略高度审视该问题,并把“俄语地位问题”列为俄高层需重视和关注的非传统安全问题之一。纵观俄语在我国的发展,俄语经历了一个从繁荣到低谷然后渐渐回暖的曲折过程。

一、俄语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中俄关系有悠久的历史和几百年的传统。最早两国之间的交往可以追溯到13-14世纪的元朝。那时就已经有一批俄罗斯人居住在中国境内,据《元史》记载:至顺三年(1332年)“诸王章吉献翰罗思百七十人,酬以银七十二铤,钞五千锭”。

俄罗斯人两次较大规模地迁入我国东北地区对俄语在我国的发展起到了重大作用。第一次是由于中东铁路的修建。19世纪俄沙皇决定要在中国建一条联系俄国远东地区和内地的铁路。根据1896 年6 月3 日满清大臣李鸿章与沙俄财政大臣福特签订的《中俄密约》,东清铁路(又称中东铁路,东省铁路)在哈尔滨修筑。这条铁路于1897-1903年筑成,以哈尔滨为中心,西至满洲里,东至绥芬河,南至大连。随着铁路的修建和运行,哈尔滨从一个渔村逐渐兴起,大批俄罗斯人迁入东北。沙俄政府倚仗这条铁路企图独霸中国东北并将其纳入俄国版图,建立“黄俄罗斯”。因此,沙皇俄国以派遣护路军和输送铁路工程技术人员的名义,向哈尔滨大量移民。特别是1917 年俄国十月革命后和国内战争时期,大批不满苏维埃政权的沙俄贵族、资产阶级、富农、旧军官和知识分子来到哈尔滨,俄国侨民人数骤增。俄国侨民遍及哈尔滨社会的各个领域。城市的宗教、饮食、服饰、生活习惯、建筑风格迅速地俄化,俄侨势力超过中国政府统治下的中国居民,是中国最大的俄侨聚居中心,有“俄侨首都”之称。到1928年,“哈尔滨的俄侨已占哈埠居民总数的65%以上”。

第二次移入是十月革命期间。工农革命的胜利使反动的资产阶级失去了一切,他们不甘心失败纷纷外逃,同时将大批不明真相的群众裹胁到中国,后来逐渐集中在以哈尔滨为中心的我国东北地区。解放以前哈尔滨不过是几十万人口的城市,但在这里却居住有“俄语人口约十万”。1930年时,中国东北计有俄侨111584人。可见其人数之多,比例之大。这也就不难估计俄语在该地区的影响。